Chapter 260

14 0 0
                                    

第260章

  相隔十二年, 这桩无人知晓的父杀子案终于彻底了结, 他以后也可以安心做自己了。

  崔燮将手在被面上抹了抹,从袖中取出香包按在鼻端, 闻了几下, 泪水便滚滚而出。他将香包系到腰间, 起身悲痛地喊道:"叫衡哥、和哥来,通知祖母......再派人到各家送讣报......咱们老爷故去了......"

  崔老爷从那天夜里中了丹毒, 竟又熬了十余天的工夫, 家里装裹、棺材早都已备齐了,家人闻讯就上来装裹。崔燮转身离开, 去书房取了早就备下的折子, 命人递往通政司乞丁艰。

  弘治天子接到折子, 不觉大为吃惊:"崔先生不是最擅长养生,他父亲怎么这个年纪便去了?如今正是用人的时候,朕还拟叫他兼个东宫属官,怎么就要丁忧了!"

  高公公父子都跟崔燮相好多年, 崔家的事, 除了崔燮跟谢瑛往金丹里添东西他不知道, 别的都和自己家事一样清楚,当即答道:"崔侍讲的老父当初因贪贿落入锦衣卫诏狱,后来官司断明,罚的他去榆林输米。他一个读书人,哪经得住这么来来往往奔波?当时生了重病,就信了一个不知哪来的道士, 养着他在家烧丹炼药,一吃就吃了两年,这回怕是吃出的祸事......"

  先帝宪宗就是信妖道、服仙丹,因中了丹毒,腹泄不止而亡的。如今崔家这位老父竟也是因服丹身故,天子不只同情,还有几分感同身受,感叹道:"又是这些妖道炼丹害人。崔先生自己就善养生,他父亲怎地不信他,偏信了道士!"

  覃公公适时夸了一把皇上:"崔大人的养生法虽有验效,可养生时得先食素锻体,非有大毅力者安能坚持得住?陛下是天下明主,不耽溺于美食安逸,可崔榷就是个寻常老人,哪能受得住这样清苦的日子?又要长生又要安乐,也难怪他叫道士骗了,连他老母和那么多儿子都劝不转。"

  天子感叹了一阵,可惜崔燮这官职太低,够不着夺情的底线,只能赐些绸缎布帛,给勘合路引,许他回乡守制。

  崔燮要回乡,两位国舅不好再住在老师家,便收拾东西回国丈府。祝举人也要告辞,却叫两位国舅比老师还强势地抢回家,让他近距离体验少年锦衣卫的真实生活,方便他取材写稿。

  这俩熊孩子真不能没人看着啊!

  张家兄弟带着祝允明上门吊唁时,崔燮才知道这俩熊孩子干出的事,忙替他们跟祝大手道歉,请他看在自己的份儿上原谅弟子一回。

  祝允明大度地说:"侍生答应了给崔大人写《少年锦衣卫》,不管如何,都得把文章写定了再离去。大人府上如今正居丧,学生也不能再若无其事地留宿,国舅们此时相邀,倒省得学生另觅居住了。"

  见他说的挺真心,不像含怨的样子,崔燮才略松了口气,道:"你若觉着住他们家不方便,就还回侍讲府吧。我已将那边托付给了谢大人家看顾,张家兄弟无事时也要去跟谢兄学武,你们要探讨写书的事也方便。你住的院子又与花园不相接,清清静静的,若有朋友也可叫到家里小聚,比住外头方便。"

  说着冷冷扫了张家兄弟一眼:"别以为祝举人替你们说话,为师就不问你们抢人的事了。"

  两位国舅后颈的寒毛直竖起来。

  崔先生要折腾弟子,那花样儿可是日日翻新,想避也避不了。哪怕他过不久就得扶棺回乡,在京里不也得停个三七五七的?这些日子就足够把他们俩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了!

穿到明朝考科举(下)Where stories live. Discove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