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76

14 0 0
                                    

第176章

  崔燮在李家看见那般惨状, 更藏着怕是自己改变历史害了老师的隐秘恐惧,心口沉甸甸似压着一块巨石, 时刻难安。

  直到见着这个人, 那块石头才解脱落地,灼烧着他的焦躁也稍稍平缓。他不禁直盯着那张似美玉般润泽的脸庞,从中汲取平复人心的力量, 拱手作揖:"谢大人,崔燮此来是为家师因上疏失错被拿问之事......"

  谢瑛托住他的胳膊,不叫他尽全礼,反而扶起他,正容道:"李学士是忠贞之士, 我亦仰慕其风采久矣。你为人弟子,能不计自身营救恩师, 亦是忠孝仗义之人, 我何能受你的大礼。"

  崔燮眉头紧拧,抬眼隐秘地打了个眼色,低声问道:"你这样......"会不会招了那两个太监和万贵妃的眼?

  谢瑛微微摇头,带着他进了镇抚司衙门, 到正衙后两侧阴湿沉暗的长条房舍道:"诏狱并非轻易可进之处,里面的人除了提堂用刑时更不能轻见。但我素知你是奉公知法的人, 感你孝心可嘉, 今日便网开一面,让人把这些东西送进去。李家若还有什么衣服被褥也叫他们早些送来吧。"

  诏狱是半埋在地下的,进门便是一片黑洞洞阴森森的, 只在外头看看便叫人心底生寒。

  崔燮将酒肉和腰间的银子都给了狱卒,好叫李东阳在狱中上下打点,过得好些。那狱卒当着谢瑛的面也不敢要钱,恭敬地说:"公子放心,小的每甚是敬重学士为人,自当好生照应他们。"

  他们......怎么还有个们?

  崔燮听得心惊肉跳,目送那狱卒进了诏狱,低声问:"还有谁?"

  谢瑛皱着眉说:"还有两位御史。一位你可能也认得,便是当初到迁安审你家书斋案的刘瓒刘御史,还有一位杨应宁杨御史。便是他们查知此次选妃之弊,李学士从他们口中知悉,便与二人一同上疏,于是一同获罪了......"

  御史言官不能因言获罪,所以就有人暗暗动手,在三人奏章上添改几笔,使其文字触犯御名或庙号。

  在这院中说话,四围卫士离得都远,倒还不怕说话泄露。但崔燮本就不该是进这地方的人,送了东西还不走,终究招眼。他于是跪在诏狱门前,隔着无数牢房拜了三拜,拜罢起身,低头执礼,谢道:"老师以后就托赖大人照顾了。"

  又低声问:"我要去为老师和那两位大人奔走,却不知走哪条路才能救出人来?"

  谢瑛道:"你先备下三人的赎杖银子。你老师李学士奏疏上犯的今上名讳,当责一百杖,赎铜六贯;余下两位官人犯的是庙讳,各八十,赎四贯八百文。那折子上的字迹清清楚楚,他们自己也看不出改动痕迹,只得认下了——也犯不上为这么点儿小罪熬刑。宫中限五日内便要缴银子,若缴不齐银子便要动刑追比了。"

  崔燮听得心跳耳鸣,连声道:"银子我已带来了,我这便到车里取去,请大人点验。"

  谢瑛想起他方才给狱卒的四十两,便知他这回肯定是带着大把银子来的,点了点头:"去取吧。虽说赎了也不能放人,但缴了银子便能堵一堵太监之口。"

  崔燮拱了拱手,转身趋向府门,几乎要大步跑起来。谢瑛陪他走到院外,指了个人陪他去取银子,自己站在台基下目送他出去,微微叹气。

  陆百户诏狱堂中出来,看着崔燮急匆匆离去的背影,也摇了摇头:"可怜。这案子可是惊动了皇贵妃娘娘的,恐怕他搭进全副身家,也救不出他老师。"

穿到明朝考科举(下)Where stories live. Discove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