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64

10 0 0
                                    

第164章

  桂榜贴出之际, 报榜人也都打叠好精神, 飞速地领了报贴朝各家奔去,好凭着一声喜报讨些赏银。

  那些稳重的、心里有底的风流才子们多在酒楼、客栈等处等人来报, 但更有不少人等不及他们报喜, 一早起来就挤在榜下看自己中没中。饶是崔燮起得那么早, 跑得那么快,到得榜前时也只能挤到三环外了。

  他本有点后悔没骑马过来, 不过再站一会儿, 第五六七八......圈的人挤上来,挤得连转身都要转不动, 他也就不再后悔了。

  人都挤成这样儿, 那马还有地方站吗?他总不能把马扛在脑袋上, 若叫人把他的小白马挤跑了,那才后悔都没地儿寻呢。

  他安心地从黎明等到清晨,贡院大门终于打开,几名府军卫士从里面出来, 拿着一张黄榜纸往墙上粘。

  人群顿时沸腾, 呼啸着往前冲。崔燮叫人挤着往前冲了几步, 再定下神来已不在自己找好的地方,身旁不远处有人高声叫他:"崔贤弟!"

  声音蔚为耳熟,十分激动,带着一点迁安县特有的口音。

  他下意识回头,目光在人群中扫过,闪眼便见到一张朝气蓬勃的少年的脸——他们家东邻赵老太公的孙子, 赵应麟。

  这也算是他乡遇故知?

  崔燮惊喜地朝他挥了挥手,排开周围挤挤插插的人群,大步流星地走过去问他:"赵世兄也来参加今科举试了?令兄可也来了么?咱们两家是老街坊,怎么进了京不住到我家来?"

  赵应麟也激动得满脸是笑,摇着头道:"家兄当初进府学,就是等着挨供进国子监呢,不来科考。我是跟同乡们来长长见识的,在外头早安排了住处,何必打扰你呢?你在国子监读书那么忙,崔大人又去了外地,家里尽是老幼妇孺,我们一群大男人住你家也不方便哪!"

  这么说,迁安还有熟人来?那他们写三国的六才子都来了没?

  赵应麟连连点头:"除了郭举人他们三位已考取的,别人可不都要再搏一搏么?哎,你考得太快,初见还是童生的,这眼看就要成举人老爷了,也叫别人考取晚的不好意思见你啊。"

  崔燮看着刚贴出的榜纸,笑着说:"哪有考取晚的?这一场乡试咱们必能同登桂榜,叫世人看看迁安也是出人才的地方。"

  那里正有人对着院内传出的名册一条条往上填,旁边有人高声唱名,此时正唱到:"第一百二十名,永平府迁安县优廪生民籍陆讳安......"

  陆安!

  正是给他点评三国的六才子之一!

  点评三国的才子考了举人,这才子的名头戴得越发稳了,他们的《六才子版三国》也越发名符其实了!那些十二才子、十八才子的有什么用,还不都是些生员和民间儒士,能找一两个举人来就不错了,哪儿能像他们这样六位批评家里出四个举人的?

  回头又能拿这些举人炒一波儿新闻,重刊个典藏版、珍藏版、签名版......了!

  他激动得眉毛都要飞起来了,再看赵世兄也瞪着两只大眼儿盯着黄榜,恨不能下一个又是迁安县出来的生员。

  他连忙抓起赵应麟的腕子问:"陆兄也在看榜么?咱们赶紧去恭喜他。"就是远点儿也不要紧,凭自己这个体力,硬挤也能带着赵应麟挤到那边去!

穿到明朝考科举(下)Where stories live. Discove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