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29

7 0 0
                                    

第229章

  南京既然要建状元图书馆, 北京也该建一个, 不可厚此薄彼。且翰林院里见呆着好几位状元,北京新馆开业时, 还可以拉他们一块儿来剪个彩, 填铲土, 借借这些即将名垂青史的大佬的名气。

  崔燮叫外院帐房们做好预算,除了南下要用的银子外, 另分拨出一部分建状元馆。馆里也不搁什么珍本善本, 一律只放科考用得上的参考书,每本多放几套, 再从老家拉几车出村价的便宜皮纸, 供人免费抄写。

  他在迁安就有过建馆的经验, 如今也是依样来办:先在南关偏僻处赁一处五进的敞阔院子,找匠人盖起几座小二楼,上层藏书,下层做成阅览室, 读者找着想要的书就在下层看书抄书;院子最外的倒座房改成办公中心, 初次进馆的在此处押金办证;二进大院里一座厢房给居安斋开分店, 有在馆里看着不过瘾,要买书的就可以进去挑。

  这图书馆既要建在偏僻地方,恐怕周围卖东西的不多,还得辟个院子建个水房、食堂、小卖部,招些人手......

  不不,不行!不能自家干!

  他现在可是连中两元的天子门生, 翰林院从六品修撰,清流中的顶配清流,捐建图书馆的慈善家,也该艹起"口不言钱字"的人设了!索性食堂不卖饭菜就建几个大蒸箱供学子热饭,再招几个诚实本份的店家在偏院里开小卖店,卖些荤素冷食、米饭馒头,抄书用的文具之类,叫图书馆员们盯着不许他们大刀宰客就行了。

  崔燮认真划完了计划,数了数需要的图书馆员,深刻感觉到自己不白穿这一回——这是给同行创造了多少工作岗位!还给大明朝拉动GDP了呢!

  他兴冲冲地吩吩人赁院子、备办书籍,到木匠那里打梯形书柜、收书箱、长桌长椅、衣箱帽架,挑本分勤恳的小生意人在图书馆里开店。

  也不只要做这些准备。

  要建个图书馆,供那么多人在里面读书,也不是自己掏点儿钱就能干的,还必须向当地官府报备。他在迁安建馆时是得了戚县令大力支持,办成了公立图书馆的,如今要建也得跟顺天、应天两地官府报备一下,最好还要找几位朝中大员撑腰。

  崔燮认得的大佬不少,可自己身份太低,别人不一定要关照他,还是请老师出手帮忙更安心。他做好了建馆计划和预算,便带去了学士府,请恩师李学士审阅这计划。

  李东阳看得眼前一亮,抖着计划书问他:"这状元馆就和你在迁安建的那个藏书馆一样,可供贫苦学子、普通百姓随意供阅书籍?"

  崔燮点了点头,微微弯着身子答道:"和迁安那个不全相同。那是戚县令所建,算是县产,我不过捐了个院子,这回却打算自己独力建成,要冠个状元馆之名。"

  李老师看着预算上上千两的银子,问道:"两京齐建此馆,花费可是不少,你手上的银子还够么?若有不足,我帮你找人要银子,老师也有几位颇有家产的亲友,这等造福天下士子的事,用不着和他们客气。"

  老师在家守了一年孝,倒是越来越有台阁大佬的风范了......

  崔燮心下暗暗感叹,笑着说:"我原是想自己投银子建馆,就取名叫作状元馆,请翰林院几位状元前辈题词奠基,也算是给进去的人搏个好意头。若是请众人捐资立馆,那题状元就不合适了,索性请先生替我取个文雅的名字吧?"

穿到明朝考科举(下)Where stories live. Discove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