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92

8 0 0
                                    

第192章

  二月十五, 便是会试三场中最后一场的策问试了。

  五道策问考遍经史时务, 第一问问帝王出治之道,第二问问经义, 第三问问史, 四问问谏, 五问问河工。

  这一场策问的治要题竟问到《大学衍义》中的"四要"是否有今日当务所急者,正砸中了崔燮复习的重点!

  他们国子监丘祭酒正是精研《大学衍义》的第一人, 讲《大学》时没少引用《大学衍义》的内容, 后来他要去宫里给太子讲学前,更是专程给他补了几节《大学》课, 其中也有真德秀《大学衍义》的要点。

  大学衍义中的"四要"分别是"格物致知之要"、"诚意正心之要"、"修身之要"、"齐家之要"。题中问到, 太祖高皇帝——就是朱元璋——特别看《重大学衍义》, 将其抄贴在廊下,日夜观之,依照衍义中言反思治国方略,正因太祖依此书治国, 才能开辟大明, 成无疆之治。

  而在当今太平守成之君治下, 《大学衍义》中的四要又还有哪项合用呢?

  这道题显然不是单选,而是个多选啊!

  他的《科举必读笔记之国子祭名师丘祭酒讲大学》里就附了这么一道多选题,四要都是必选选项,少一个都算错!

  他微微一笑,提起笔缓缓写道:"圣学讲于昔,既有以弘一统之基, 圣学继于今,斯有以保万年之治。"

  策问与论不同,论是为了明理,以析理深彻锐利为重,可多用散句,不求词藻华丽;策问却是奉给天子看的,不只要质实,还要文秀,偏向于八比那样婉转曼丽的长对句。好在这种对句不像对联一样需要字字相对,又不像时文一样,八比句有长短、内容的限定,只要句子的格式一致、节律清畅舒缓,稍改一改出对句的关键词就行。

  八股文写多了,策问里长短随心的比偶句简直信手拈来。

  既讲到"万年之治",第二场刚考过的论《君正莫不正》里也有关于帝王出治的部分,自己抄自己不算抄,顺手用一下"君心"论的概念,把帝王之学提升到恪正君心的高度——守成之君不时时以大学四要警训,则有心志逸弛,政事不振之忧。

  拔高到这地步也差不多了,再写下去恐怕容易叫教官代入成化天子......估计天子看了这文章不会自我代入。朝廷上下文书里都把他捧成复景泰圣名、上慈圣庙号、继英庙之烈的一代宽仁明君,他能觉着自己心志逸驰,朝政不振吗?

  崔燮轻笑一声,笔锋一转,先解释题中的"四要"是什么。

  昔日宋儒真德秀作《大学衍义》以示帝王之道,特地举出为政最急需的四要:格物致知之要在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诚意正心之要在崇敬畏、戒逸欲;修身之要在于谨言行、正威仪;齐家之要在于重匹配、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为要。

  《大学衍义》里只写到修身齐家,没写到治国平天下,是因前面所举的四要中处处写的,实际上都是治国平天下之道。

  国初《洪武圣政记》中载有太祖朱元璋治国之策,对应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要,按照明道术、辩人才......正威仪的顺序次第摘其要点写出来就是。

  唯到了"齐家"一段,写的不再是皇帝的德政,而是洪武的圣后、后宫、国本。皇家的齐家之本在选良家子作后妃,严内治,教外戚,因使国本安定,外戚不干政。

穿到明朝考科举(下)Where stories live. Discove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