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反應

4.1K 6 0
                                    

一次在趕著回家的路上,刻意衝了一個黃燈(在加拿大,黃燈後是紅燈,是要駕駛者減慢速度,而非加快速度),慶幸過了街口,為省回一分鐘時間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應變快。不經意間,卻發現旁邊一輛車的駕駛者正以鄙視的目光望著我,雖然他沒有說話,他的眼神正在告訴我不應該衝黃燈。我沒有以鄙視的目光回報,但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不好受,心想他憑甚麼以這種的眼光來責備我,他怎會知道我正趕著回家吃我太太的拿手小菜,若誤了時間,便會辜負我太太的一番心意,未能嚐到這味小菜的最好味道。衝一次黃燈是名正言順,甚至是不可不為的事。

過了幾天與家人趁放假出外,正駛至十字路口,眼見交通燈由綠轉黃,自己便斯斯然地把車慢下來準備停車,忽然,旁邊的一輛車明顯地突然加速,然後衝過了街口。我想都沒有想便對車內的家人說:「這人不知是否不知道黃燈是告訴我們要減速,不是加速;真不知他為何那麼趕,意外便是這樣發生的了!」話剛說完,便想起數天前在回家路上衝黃燈後被人以目光責罵的經驗。自己心中突然起了一個疑問:為何自己衝黃燈理直氣壯,別人衝燈則大錯特錯?為何自己會為自己的行為辯護,卻不會為別人著想?

同一個動作但卻有不同的反應,細想一下,原來一生人類似的事例多不勝數。排隊付款時,前面的人動作慢點便會認為對方遲鈍,自己慢的時候卻是謹慎;別人發脾氣便是沒修養,自己發脾氣則是有性格;看見別人購物時左揀右選,我們會認為對方在浪費時間(特別當你被他擋著,不能看你要看的貨品時),但當自己左揀右選時,自己卻會報以「精挑細選」、「精明購物」的美譽。

這兩種不同的反應不外乎一個「我」字。自我中心使人對事物不能平心而論,反會先入為主。先入為主乃是以己為對,視人為誤。人雖不至損人利己但也不會損己利人;退一步,人往往不懂利己利人;但卻會害己害人。人己之別便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反應。

《聖經》中一句話是防止這人己之別的心態,《馬太福音》7章12節中說:「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這是處理人己之別的良方,這良方叫「以心比己」。人在處事為人上,若能設身處地為別人想一想,很多說話便不會出口,很多態度也不會流露。

當別人犯錯,試想想,你若是犯錯的人,你希望別人如何待你;你便以此待人,你會發現你不單避免了傷害別人,更會贏得一個朋友。當別人一件事做得好,你若是作事的人,你會希望別人如何給你肯定與欣賞,你便以此待人,你會發現你不單成功地建立別人,也為自己日後成功時會得到別人的肯定而舖路。「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人與人相處如同照鏡子,你看見你如何待人時,這往往便會是別人日後如何待你的反照。要別人好好待你,你便要好好待人,凡事反應前,先停一停,以心比己,然後才去作,如此,你將會是活在一種利人利己的關係中,很多人也願意與你成為朋友,這樣的人,無往而不利。請切記!

人生「徐」筆 (一) : 人與事Where stories live. Discover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