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拾壹

18 1 0
                                    

最近看小说的时候突然有个想法,为什么小说里的主人公,不是学霸,就是学渣呢? 当然现实中会有很多学霸和学渣,但其实更多的却是成绩普通的人。

拔尖的不多,包尾的也不多,更多的是中间的。就好像normal distribution的curve那样吧,到了中间的部分就会特别多。

小的时候,不管在班上还是在班里我都属于拔尖的,也大概只有现在长大了回想了才能这样坦荡的说吧。

我本就是个懒散的人,不管是从小的时候还是到现在长大了依旧如此。

二年级的时候退步了好多,原因就是因为懒散。那时候小学老师会给功课,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写一些生词直到我们能记得为止。那时候爸爸出国留学了一年,妈妈一个人忙于生计也顾不上照顾家里四个小孩,而且恰巧那年我的最小的妹妹刚出生,真的忙不过来,只有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小孩。

那时候不做功课被老师发现后是爷爷给我签的名字,到了后来被老师发现,还给请了家长。

想来我那时候开始就不怎么喜欢这样一成不变的重复同样的事物吧。

三年级的时候把成绩拉上来了点,后来三年一直只保持着中规中矩的水平。可能因为懒惰又借着我本身的小聪明,小时候几乎不怎么认真的读书。

中学更是彻底体现了我的颓废。

他们说,没有真正掉入深渊的人,是不可能体会到那种无力感。

三年,我放任着自己一步一步的下跌,从以UPSR全A的成绩进入了第二班一直跌到了第六班。我的学校在市里挺有名的,而且我那个年级总计有接近20班,一个班大概40人左右。说真的单凭校里排的成绩我不至于跌入这么后面。但我的学校的制度是,中一到中三的班级虽然还是跟着成绩排,但还是要男女平均。于是造成了我有个男同学好多科目不及格但却在第四班逍遥快活着。

每次想到这个也只能怨学校的这个制度了。

中三的时候才幡然醒悟,我在深渊里呢。而那个时候也只有我自己,能带着自己爬出来。

小时候的我多少有点骄傲,觉得自己的数理挺好的所以不去补习,却在中三的时候给了我致命的一击。我似乎永远忘不了那次拿到数学考卷那接近不及格的分数,和后来拿回家给妈妈看,她毅然给我报了补习班的那情景。

中三的时候似乎现在回看,算是我的一场翻身仗,虽然打得一点也不漂亮,甚至于有点差。

中三的时候除了语文科就拿了个数学的补习,其余的都靠自己。想来那是个错误的选择,毕竟我的科学那时候拉下了我的成绩。

最后在PT3的时候拿了4个A进了理科第三班。当时觉得遗憾的是我听说第二班也有拿了和我一样成绩的人,于是就想,也许我当时再努力那么一点,我就在第二班了。中四中五的时候不再更换班级,而且是依据成绩排名分的班,无论男女。

其实想来我就注定在这一班了,除了有我一开始就认识的特别好的男性友人和少数女性朋友,后来还和一些原本就认识只是后来才熟悉的人相熟,还结识了一些我很愿意和他们当一辈子的朋友的人。

我在我自己的班里是一直保持前三的成绩,不过放在整个理科班来看,却也不是拔尖的,毕竟,前面的班级人才济济呢。

我自知之明很明确,一直只认为我不过是属于中上成绩的。而且因为我个人优势在于对理科理解得很快,所以也算是有时候靠着点小聪明吧。

中五的时候接近SPM大部分人都收了玩耍的心开始应对考试。那时候班里好多人成绩都上来了。我本就是个有点嗯,骄傲吧,然后不太服输,在这种压力下就会更加的拼命。

可是我这个人,拼命也只拼自己喜欢的科目,就是数学两科,还有物理化学生物。这五科,我基本刷完了市面上找得到的所有书本所有题目。那时候朋友就说,没见过像你这样疯狂的把所有书的题都做完的人。那时候甚至于,他们给我说个题目,我能立马说出那是什么书里或是历年哪一年的考题。

大概是过了SPM我才发现我的偏科问题特别严重。

刷了那么多那五科的题目,代价就是我的其他科目不一定达到理想成绩。

最终是这五科各贡献了一个A,原本就喜欢阅读中文英文书籍于是这两科也是A,和一向最不擅长的马来文,道德教育和历史都是B。

事实证明,最后一分钟才来刷题是不靠谱的吧,毕竟我的历史和道德教育都是后来才复习的。

虽然失望于最终的成绩,但我却也怨不得谁。

后来上了STPM,发现,拔尖的人,那里多了去了呢。

理科的班都特别少人,我的班总计就八个人。

(虽然这样说不太好)我们班里的成绩,有很明显的鸿沟。用我的朋友的话来说,两个学生物的班里,他们的班是属于全部人都普普通通没有特别出彩的人,但我的班,有。

而有点稍微遗憾的是,属于下游的同学,总会感觉自卑而不愿意在班里多表现自己多说话。

第一个学期的时候我的成绩很差,预考成绩似乎连3.00都没有。那时候很绝望,以为我的以后的成绩注定这样。第一学期特别的倔,完全不补习,于是那时候的数学同样的几乎不及格,最终正式考试的成绩只有3.18。

那时候也是找了市面所有数学题刷完,最终有整整8厘米厚的一叠纸吧。最终数学的成绩不太理想。曾也和朋友抱怨,有个朋友和我说,"你已经够努力了。"

算是有被安慰到吧,虽然我所付出的并不是我所觉得的足够。

第二学期和第一学期的成绩一样,第三学期拼死拼活的拿了个3.92,补考了第一第二学期的一些科目后最后拿了3.75。

说这些大概也是想给自己后来回忆自己的求学心态吧,然而更多的是我的初衷是想说,更多的是像我这样普普通通的努力的人。

近期就一直在想,有时光机的话,我想回到初一开学,重新认真上课。后来想想又觉得我初一到初三发生了很多事想要让我避开,而且如果我回到初一初三努力然后去了太前面的班级,我会不会就遇不上我现在的死党了呢?那些我愿意和他们当一辈子的朋友的人和让我很心动的那个人。

所以想来我还是会更想回到中四吧。

每个人于努力的定义不同,我是一个会因为自己稍微的放纵而忽视自己所有的努力的人,从而觉得自己不够努力。而临近毕业前,一个同学和我说,他们一直认为我是全班最努力的人,试问班里有多少人能像我那样找完所有的题目来做?

那时候我记得我和朋友说,我觉得我一点也不努力。也许是惯性的自我否定吧。

世界上很多人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特别的人,也有人渴望普通。我算是择中吧,希望自己特别的同时,也希望自己就这样普普通通的过一生就好。

我是一个平凡得不行的人。

不是小说里那些学霸或学渣,我也不过是中上程度的吧。不是特别的拔尖,也不是特别的差。

也许生命中很多时候都会渴望当个小说里的那些学霸,看一眼题目就能在脑海里演算然后说出答案。

求学路上,最可怕的是那些聪明又努力的人。

我一直觉得,成绩这个东西,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你就会得到对等的回报。

后来才明白,其实不一定。

我有个朋友,特别的努力,但最终出来的成绩不太理想。那时候我和朋友大概也猜到了点,所以拿了成绩聚会当天我们对于成绩是闭口不谈的。

不过当然,你不努力,就不要奢望任何的回报。

也不知道有没有马来西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刚好是要考任何大考了的,姐姐奉劝你们,真的要努力,不努力,后悔的只会是你自己。

欸另外再说吧,我最近看了《你好,旧时光》,很印象深刻的一段是林杨问余周周她的梦想是什么。余周周说她不知道。那时候突然戳中了我,因为我一直以来也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

前面也有写过吧,我觉得没有梦想没有目标的人会像一艘小船漂浮在大海上。

后来看了这段有点想开了。

世上没有梦想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多着呢,重要的是,我们要记得,我们不是因为有了梦想才要去努力的活着,一直为了梦想而努力。人的一生都是在找寻自己的路上,没有梦想也没关系。

所以,最后,祝大家都能努力向上啦! 还有,最近很喜欢觉得最好的祝福语就是,万事顺意,万事胜意。一切如自己所愿,一切都能比自己所期望的更加好。

共勉之。

知乐落款

马来西亚时间 21:23

2021.02.28

手记Where stories live. Discover now